学术科研
学术观点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科研 > 学术观点 > 正文

马海涛:十年财政改革立柱架梁 为现代化国家建设夯基垒台

发布时间:2022-10-25 来源: 浏览次数:

十年财政改革立柱架梁

为现代化国家建设夯基垒台

中央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

马海涛



                   

                   

党的二十大和党的二十届一中全会的胜利召开,为党和国家事业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回顾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指出十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回首十年,我国财政工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踔厉奋发、守正创新,财政实力不断增强,财政收支规模逐年扩大,财政保障更加精准有效,推动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提升国家治理能力,有力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十年筚路蓝缕,财政是完善国家治理体系的“先行者”。一是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为确保国家战略实施和政策落实提供制度保障。修订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推进全口径预算管理制度;完善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强化中期财政规划约束机制,加强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加大预算公开力度,扩大公开范围、细化公开内容,进一步提高财政管理透明度。二是建立健全税种科学、结构优化、法律健全、规范公平的税收制度,为全面深化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财力保障。明确多税种立法,推进税收征管有法可依;降低间接税比重,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进一步推行减税降费措施,为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提供基础和前提。三是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为进一步健全国家治理体系的体制机制筑牢基础。建成清晰的权责划分模式,构建协调的财力分布格局;完善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制度,推动区域均衡发展;探索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省以下政府间财政关系。


十年砥砺前行,财政是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主力军”。一是革新治理观念,充分发挥财政宏观调控作用。持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跨周期调节力度,稳住经济大盘;采取区间调控新方式,加强定向、相机调控,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开创性设立财政资金直达机制,缩短资金分配链条,有效扩充地方财力。二是明确治理重点,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优先安排基层“三保”支出,压缩一般性支出,加大重点领域支持力度;引导资金流向公共服务领域,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市场有效供给;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平衡地区财力差异,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三是强调资金使用效益,持续提升财政监管水平。打造财政资金动态监控系统,拓宽监管范围,实现财政资金全流程监管;完善财政监管协同机制,运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推进多部门信息互联互通;搭建财政预警平台,深化财政内控建设,以制度规范权力运行。


十年初心如磐,财政是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领航舰”。一是准确研判高质量发展所处环境,统筹发展和安全。科学评估政府债务规模与赤字规模,增强财政风险应对能力;加强与货币政策等的协调联动,推出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配套政策;注重中长期财政规划,培育涵养优质财源税源。二是真切回应高质量发展的时代需求,优化政府与市场关系。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快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多措并举破除资源流动障碍;推动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有机结合,加快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三是逐步细化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推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资源保障“五位一体”建设;注重积极财政政策提质增效,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


非凡十年,征途如虹。行远自迩,笃行不怠。展望未来,财税体制改革将纵深推进,财政治理当提升精度与效度,以财政智慧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财政力量。


                   



转载自中国财政,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eFr-I9QuByGHiIjl4kAcoQ